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我们是否找到了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的课堂内容,又是否符合了“1”呢?

2018-05-05

8111

        最近看了有关心理学的几篇文献,围绕着两个中心词展开:“最近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和“i+1”。

        1、什么是ZPD?

        ZPD是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简称,译为最近发展区,由Vygotsky于1978年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中老师的指导或者在同龄人合作下可以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什么是i+1?

        “i+1”理论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认为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i+1”中i表示学习者个体,加号后的数字表示给学习者提供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0表示内容简单,学习者已经掌握,2以及2以上表示较为困难,学习者很难理解。所以“i+0”以及“i+2”都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i+1”,在学习者已有基础上,加入了最贴近学生发展区域的知识内容,学习者最容易学习及吸收。

        3、ZPD以及i+1对分层教学的思考

        想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孩子都尽可能最大化的学有所得,一定是在孩子们的现有基础上把知识进行拓展。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课堂内容按照统一的“1”的难易程度来准备,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i,所以每一个孩子需要加的“1”的实质又是不一样的,那么想要加准“1”,首先要弄清每一个i。

        因此,对于一个班级里不同程度的i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前测和学情分析,把课堂任务做成不同等级的任务、练习,符合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孩子的学习效率最优化。比如:在做文本听力的时候,可以分成三类任务单:A类,文本挖空,并在每个空旁边给出学生2-3个选项,辅助英语知识较薄弱的孩子;B类文本挖空,不提供选项,给英语知识中等的孩子去完成;C类,默写听到的句子,给英语能力非常好的孩子。

        综上所述,准确的找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个孩子设计符合其现有能力的“1”的课堂内容,使每一个孩子在同样的课堂、不同的任务中,最大最优的吸收、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其英语能力。(三年级组 马丽云)

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

 ZPD图示详解 

i+1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