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3个学科,第28届“锡华杯”以12堂细致打磨的精品课堂与大家见面。同学科组的教师陪听、教育领域的专家点评……我校在追求“精细化”教学服务的同时,也愈加善于运用“教育伙伴”间的力量,互助互惠互利。看看在本届“锡华杯”的“饕餮盛宴”中,哪些秘籍也会助你在教育之路上走得稳健与长远。
#day1
语文
Chinese
01
小学部 房怡婷 《寒号鸟》
欢快的儿歌声响起,二年级的语文课就这样开启了。这堂以“侦探分享会”形式开展的公开课,活跃灵动,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小侦探,戴起“放大镜”,层层递进,在课文中寻找线索,剖析着喜鹊与寒号鸟的结局。在学习生僻字、笔顺笔画知识与词汇理解时,房老师将图画拼贴与课程融合,便于学生理解。在深入文本,理解喜鹊与寒号鸟的特质时,则多次采用学生结对朗诵,让孩子们可以自行营造语境,更真实地代入文章,体会被描写对象的性格。同时,在本堂课中,房老师还通过学生互动、游戏教学、小剧场演绎等适用于低龄段学生的方法为其增强学习效果,增加收获。
02
小学部 刘昕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精炼高效!刘老师的这堂课以年级开展的“我心目中的英雄”先辈事迹分享会为先导,带领大家从宏观的“英雄人物”视角走进周恩来的少年时代。课堂开篇就明晰了教学目标,并教授孩子们概括文章内容的三要素即:找到主要人物、说清事情内容、理清“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中段孩子们的语文教学,刘老师将重点放在提升他们捕捉信息的能力上,通过增加阅读时间,让他们在书中寻找“中华不振”与“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最后,刘老师还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历史教育,科普像“租界”、《时局图》、《国王的蛋糕》等知识,并充分借助多媒体素材,逐步引导孩子们深度理解周恩来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03
小学部 邓倩雨 《桥》
邓老师的这堂语文课别出心裁,带领大家走进纷繁奇妙的小说世界。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全文仅仅506字的“小小说”,而它的情节却十分跌宕起伏、百转千回。邓老师从“小说三要素”的知识入手,帮助孩子们从环境、情节、人物每个板块逐一分析讲解,找出故事的关键节点,如“老汉与党员们的纷争”、“老汉对儿子的怒斥”、“老汉爱子心切的诸多行为”......通过分析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帮助孩子们更立体全面品读人物形象。同时,邓老师善于解读词汇,通过引领学生辨析关键词,让他们沉浸式感知故事的氛围与情节转折,体会“环境烘托人物”、“环境推动情节”、“情节塑造人物”的真谛。
04
初中部 孙瑜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所著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孙老师以研学活动作为导入,通过视频带孩子们领略学长学姐们在苏州研学中所见的园林与古建之美。而本堂课也以研学视角展开,以撰写活动导览的方式作为课程主线,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宛如穿梭在如诗如画的苏州。孙老师撰写了一版关于《苏州园林》的导览范例,通过让孩子们与原文本比较分析,更直观地分析出叶老先生这篇文章的精髓在于:对仗有诗意、富有想象力,既具备说明文文体的严谨准确,又具有古人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之流。在此范例下,孩子们也学以致用,分组为苏州园林中的景点亲自撰写推荐语,当了一回颇具文采的小导游。
expert review
特邀小学语文学科专家说:
“第一次来到二十一世纪学校,聆听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语文公开课,许多地方可圈可点,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详述:第一,每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指向素养发展教学目标。有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现,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让孩子成长可视化。第二,每节课都体现了资源的整合,制定基于学习的任务框架,任务清晰。第三,每节课都做到了主题导学,基于言语实践的教学,文化、语言、审美、思维的相融。第四,每位老师都做到以评促学,目标导向,过程性评价的学习。让阅读归真,让语文归真。从生活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生活,让孩子在自主时间中螺旋进阶发展,是今天最真切的体会。”
特邀语文学科高级教研员说:
“很开心再次来到二十一世纪参与‘锡华杯’课赛,小学的课堂生动鲜活,老师们非常擅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其中。而作为中学教研员,我更着重谈一下中学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老师们都善于创设真实情境,注重素养导向型的培养,有任务驱动 。第二,老师们具备给学生设计支架的意识 。第三,老师们具有匠心,善于运用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源与课程相匹配。第四,教、学、评很好的一体化,助力学生更有效地将读写打通,学以致用。”
#day2
数学
Mathematics
01
小学部 叶红雪 《神奇的宝塔》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找规律进行乘法学习,叶老师以邀请小组代表随机抽取卡牌开场,进行了一场关于“猜数魔法”的游戏。本次课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知识的互通性:通过“1”的乘法让孩子们找出乘数、得数、中间数、积之间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上演了一场“人机大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叶老师科普了“回文数”的知识,即正读与倒读都一样的数。并从回文数巧妙扩展,引出竖式的知识点,让大家用竖式揭秘回文数的有限规律。观察、发现、猜想、验证,不光让大家了解到乘法的意义,更教给孩子们最佳的学习方法。
02
小学部 邓雪晴 《找次品》
小质检员们上岗了!这堂课邓老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化身小质检员进行找次品的活动,不仅激发了个体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实践性。在活动中,孩子们需要运用猜测、推理、归纳等方式分析问题,同时利用“最不利原则”的知识,找出最优解。在这之中,邓老师运用趣味性的天平秤重,直观地让孩子们试用“最不利原则”,即从三份中的最大份继续找。学以致用,通过组员间通力合作,为孩子们搭建了多样化、立体化学习的支架,孩子们也成功在之后实验中找到次品,并在其中总结出要把样品尽量平均分成三份的规律,达成课程目标。
03
初中部 王佳琦 《轴对称的奇幻旅程》
回味研学之旅,王老师借用旅途中建筑的照片引入数学“轴对称”的奥秘。这堂课以轴对称的奇幻旅程为串联,用站点式打卡的方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对于教学目标层层递进。第一站,王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物理实验室,融合物理学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让大家利用画板实操,初识轴对称的知识。第二站,王老师与大家一同上了一节台球学习课,通过AI实景引入教学,让同学们通过纸笔绘制台球路径,基本掌握轴对称的知识。第三站,王老师从大家学校生活的日常问题入手,通过最短路径问题的探讨,让同学们实现深度理解轴对称知识。
04
高中部 赵梓帆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赵老师的这堂微积分课以数学建模及求最优解展开,其中体现了三个最明确的优势。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十分清晰,由浅入深,设置:最大面积、最大体积、最大收益三个极值求解的训练。第二,这堂课的层次设置十分清晰,5个环节环环相扣,进阶式的导入,引导学生从基础的问题入手,同时融入动手实操环节,为同学们逐层铺设思维导图。第三,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教授十分清晰:从问题理解、建模、确定域值、找出关键点、解决模型、解读结果到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头脑风暴与思考中收获了最适当的学习方法。
expert review
特邀国际课程专家说:
“很欣慰看到老师们非常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落实,能真正让孩子们做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同时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能让每句话都发挥出精心雕琢的效果,精炼准确,与课程内容贴合紧密。”
特邀数学建模领域专家说:
“深耕数学建模多年,很惊喜地发现四节课中都带有数学建模的思想,经过精心编排设计,体现‘数为所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能循序渐进带孩子们从问题表面到探索其内在本质,尤其注重计算这种基础能力的提升,这是非常可贵的。”
#day3
英语
English
01
小学部 贾博洋 How to stay safe in a fire
一首活力满满的rap开篇,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阐述了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即如何在火灾中保证自身安全。在这堂课中,贾老师充分运用各类语篇,包含:2篇日常生活对话、2篇短文及1篇配图故事,让孩子们循序渐进从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到掌握语言。同时贾老师在课堂中融入诸多环节:如听力训练、歌曲演唱、小组合作、上台表演、模拟演练,充分锻炼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02
初中部 朱洁芳 Great Idea
这堂课朱老师围绕“创新发明”的一个阅读语篇展开教学,它的亮点在于对于学生起到很有效的指导性阅读。在课堂开篇,抛出问题时,会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气氛同时激发其主动性。在语篇理解时,内容包含明显的分段设计,朱老师将自我学习与小组合作巧妙融合,既有效拓展阅读时间,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同时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让他们从阅读中讨论出关键点,并发挥想象力,介绍自己的发明,增加课堂的生成性。
03
高中部 穆振中 Lost in translation
精彩纷呈,面面俱到!穆老师的这堂课在选题上非常贴合本次“锡华杯”的主题,强调了科技对现代教育的影响,通过智能技术产出文本的局限性与文化误读,展开本次课堂,尤其对一些习语谚语的翻译转换与文化差异进行深入解读,并运用原版与译版的实例训练实操。同时,他关注了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在进行课堂阅读时,针对具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各有千秋的同学匹配不同的材料,确保他们在材料输入时更有实效,并有益于课程的延续性。
04
高中部 黄薇 Decision Fatigue
黄老师的这堂课凸显着教学的严谨性,基于雅思综合类教学的宗旨,着重放眼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次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驱动,开篇就将问题抛出,即:选择困难。黄老师为大家提供文本材料,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提升雅思阅读中寻读、略读、精读的素质。并在阅读中融入分层教学的元素,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案,让他们都能在基础理解上完成思维导图的搭建。在这堂课中,能明显看出通过problem-solving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expert review
特邀中学英语专家说:
“一上午听下来整体感觉非常开心激动,我主要点评2节高中课: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的师生水平很强,课堂颇具学术性,小组讨论时都能很自然地使用英文,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另外,两位老师在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很强,输出输入呈现很好,从建构文本到解决问题,素养导向很强,产出很强。并且能考虑到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支架,也能在课堂上学会放手。”
特邀教研专家说:
“一上午的听评课非常有意思,也让我在其中受益良多,我主要点评小学、初中的2节课,2节课的共性优势是:两位老师都关注真实情境的设定,在课程中融入语言、思维、情感、态度的培养 。同时老师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展示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间配合的能力。”
范胜武校长在参加本届“锡华杯”课赛后,也在第一时间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感谢各位老师都在教学工作中做了很好的探索,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让每节课变得更值得品味。同时看到了老师们为课赛进行了精心准备,不仅体现了本次“差异化教学”与“教学新技术”的主题,同时很善于运用生活化、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学生构建体系。另外,还看到了老师们“从教走向学”的可喜一步。虽然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是老师们依旧要为自己设定目标,下一阶段的工作主攻目标要聚焦于“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考“如何减少引导性、掌控性,让孩子们增加主动探究与课堂生成,在课堂上更好地成长”。
“锡华杯”课赛落幕,但老师们一往无前的脚步永不止步: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突破。
精雕细琢方能精益求精!我们明年夏天再见,期待大家在“锡华杯”下半场有更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