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个忙忙碌碌的学期,老师和学生们终于要迎来快乐的暑假了。对于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老师们来说,暑假既有梦幻斑斓的“诗与远方”,又有高质量的家庭陪伴,更有充电蓄能的自我提升。一到暑假,我的朋友圈就会被老师们精彩多元的个性化生活碎片刷屏。那时,我会看到老师们在校园之外的另一面,多姿多彩又充满个性。我知道,那是老师们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调节自我,为下一个学期注入新的能量。
封闭培训,高效“快充”
每年暑假,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在学生离校后,便启动教职工的封闭培训,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年。老师们拖着行李箱住进学校,开始为期三天至一周的“闭关修炼”。总结、反思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分享优秀诊断经验,交流项目研究成果,编写适合学生学情的校本资源,共享最新教学软件,讨论下学期教学计划和目标,聆听专家讲座刷新认知,深挖工作痛点与难点提升工作质量,在生动有趣的团建活动中增强凝聚力……高效率、高密度、高质量,这座前进路上的“加油站”经过十几年升级,沉淀了深厚底蕴。从全校整体大会到各学部、部门的分散培训,合理规划、井井有条,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特色量身定制了充实的培训内容。
“快充”式培训和发展,让新手教师实现了从专业形成期到专业成长期的顺利、快速过渡,让骨干教师突破专业高原期进入专业更新期到专业成熟期,实现从骨干教师到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过渡和转变。
沉浸式阅读,扩充知识容量
英国作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谈读书》里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老师既要学为人师,也要行为世范。不仅要深研专业书籍,还要拓宽范围,多读跨专业书籍、“无用之书”。因为老师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就要拥有一整片大海,还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惟其如此,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试想,博学风趣、个性独特的老师一定有超强的人格魅力,备受学生喜爱。这魅力来自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历。
上班期间,老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陪伴学生成长了,为自我成长留出的空间有限。假期是给老师的“留白”,大家可以找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书籍,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为自己进行“慢充”。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一直在倡导“阅读工程”,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每学期为老师购买大量书籍,组织老师举行“阅读沙龙”,定期举办全校教职工阅读心得分享大会,促进大家共同提升。假期,老师可以提前列出阅读清单,覆盖专业内和专业外的书籍,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撰写阅读体会。且读且思,提高阅读质量。
保持运动习惯,为体能持续“充电”
人都有惰性,假期没有了上下班的约束,大家或许会中断运动的习惯,久而久之,体能也将下降。在学校,我们一直在倡导“运动型、健康型校园”,以各种方式鼓励教职工参与到运动中来。充分发挥智慧跑道的作用,帮助老师制定每天的运动计划,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运动,以阳光健康、元气饱满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在教职工运动会上,也开发各种趣味项目激发老师们的运动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假期大家不妨继续制定每日锻炼计划,从步行、跑步、骑行、瑜伽、八段锦、健身操、游泳、篮球、足球等日常运动中,持续为自己的体能“充电”。这样,才能在开学时毫不费力地融入新学期。回归家庭,在亲情的滋养中提升幸福感
“全情投入”服务学生成长是二十一世纪人的底色。老师们每天早出晚归,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自己的小家却疏于照顾。还有很多远离家乡来北京打拼的老师,很长时间也见不到自己的长辈。趁着假期,赶紧回家与亲人团聚吧!多陪伴孩子、家人,在家庭的温情中调整心境。在家里,我们不再是老师、班主任,而是妈妈爸爸、妻子丈夫、女儿儿子,角色的转换、完全不同于学校的家庭氛围,会极大程度缓解老师的压力。我们不仅在陪伴家人,也在亲情的滋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心理学认为,通过空间转换,个体能实现心理空间的重建。这种物理环境的改变可触发心理上的“放空”反应,促进压力释放和心理恢复。当工作按下暂停键,我们的心灵将得到休养的空间,生命的韧性将极大增强。
寄情山水,在远足中拓展人生的宽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多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梦寐以求的事,老师不用辞职,在寒暑假就可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课堂里,我们将领略海内外壮美河山,品味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感受形态各异的烟火气息,时时刻刻冲刷自己的认知和心境。走出校园,我们将看到不同的人生百态,延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当风尘仆仆,背着满满的行囊归来,重新站在讲台上时,会以更丰富的见识给学生擦亮前行的明灯。
教育家成尚荣曾说:“假期是教育者精神的返乡之旅”,生命的“光合作用”将悄然发生。无论哪一种形态,本质都是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愿我们以暑期为镜,照见成长的可能,在“充电”中积蓄力量,在家庭里温暖共生。待秋风起时,带着夏日的丰盈,共赴教育的新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