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2024《学长来啦》第四期 | 关键词解锁纽大申请画像

2024-05-22

这一期,我们别具一格,以云座谈的形式,邀请到了三位在ed轮被NYU青睐的学生,他们分别是2024届毕业生马欣怡、孙宇洲、戚宇铮


当他们隔空对话,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是否能从共性之中找出个性,在个性中融汇出共性,更了解他们,也能借此探寻到NYU的申请密码?



Why NYU?


很多同学在做出最终择校选择与专业选择之前,都会经过多维度考量,例如:个人性格、校园氛围、学术支持、城市环境、实习机遇、专业贴合度等一些较为主观的方向。


而伴随申请经验的累积,如何在申请中找到与个人适配度最高的学校与专业,以及如何凭借个人魅力去征服它,也成为一门学问。NYU,作为三位同学遵从内心做出的选择,想必他们已做足功课,那我们也从他们的口中听听,以此勾勒出纽约大学更具体的画像。


独特

马欣怡申请的是纽约大学Gallatin学院Individualized study,她谈到该专业最具吸引力的一点即可以对未来方向进行“独家定制”。在入学之初,她有机会在学院课程中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层面、满足探索欲;同时也能在此奠基过程中,为其学业主线辅助,最终实现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多元

孙宇洲说纽约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即城市环境是他在申请之初最为看重的。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而言,知识不止停留于书本与课堂,也来源于生活。发达的城市、多元的环境,可以耳濡目染,把观摩贸易交易与货币流通也当作一种学习。而多元化的氛围更是提高社交力以及增加学术交流机会的最好滋养。

开放

戚宇铮是英申美申的双料赢家,当纽约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时发来贺电,作为LSE前迷妹,她也是历经几度综合考量后放弃了曾经的“梦校”。她提到相比英国整体更偏重严谨的学术体系,纽约大学的氛围更为开放,如果能在轻松、愉悦、和谐、包容的基调中学习,是更适合她的一条道路。



早申下车的优势?


当一位学生在申请季中收获满意的成果,他所具备的优秀素质一定是贯穿全过程的,即不仅要有规划及预判的能力,更要学会及时复盘与调整。谈到在早申下车的原因,三位学生的答案也都十分笃定。


连贯性

马欣怡提到她最大的优势是文书的叙事性,不仅凸显了个人特质以及她storytelling的能力;同时文书设计了一条主线,覆盖了她所参与的活动与竞赛,结构连贯,体现了她对个人生长路线清晰的把控能力与关注。

信念感

与其他两位校友不同,孙宇洲相比申请中的硬件优势,更强调了贯穿申请季的长线问题:即自我坚持与信念感。他说,申请本身就是漫长的,而且会遇到状况外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哪方面,良好的心态都是驱动与支持你顺利前行的前提。

覆盖度

戚宇铮拥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列表,融合了general business下属各类分支,如统计、财会、风控;同时全面性的竞赛与实习履历,不仅提升了她对于专业掌控的丰满度,更为学校展示了她对于知识以及新事物快速学习的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在采访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客观征询了三位学生老师的观点。三位老师们从专业角度,根据三位同学的实力、个人特点与NYU近年来的录取趋势与偏好,解释了他们的offer为何会势在必得,也向接下来将NYU视作目标群体的同学们传授了申请相关的小tips。


01

马欣怡英语老师-刘一帆

NYU近年来收生基准线变高,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同学们在提高自己基础条件的同时,也要更加历练自主性、展现自主性。

02

孙宇洲班主任-贾丹丹

NYU喜欢敢于走出边框、打破边界感的学生,在学生身上,他们希望看到充满希望、敢于挑战的精神。

03

戚宇铮班主任-李佳宁

NYU喜欢个性鲜明且有多样性的学生,有自我创新意识,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多种可能及可塑性。



校园中最难忘的经历?


正如老师们所言,每位“纽大学长”身上,都有鲜明的特质、独立的思想,而学校在他们塑造与培养的过程中也扮演着辅助角色。得到新事物体验、扩大社交圈、拥有与精进个人专长是他们提到的在校收获。而这独特的空间与舞台,记录着他们的每一次规划、每一次绽放与渐进的成长。


团结

唱歌是充斥于马欣怡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爱好,而“世纪好声音”是一个她可以释放的舞台。去年的好声音比赛,她与小组同伴一起,经过一轮轮筛选,从海选走到决赛,最终斩获金奖。舞台展示,不仅仅为她累积了表演经验、提升技能,更为她从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与之培养默契。

交际

孙宇洲坦言自己不是一个适应集体生活的人,但是在学校几年生活下来,让他倍加珍惜在食堂吃午饭的时间。午饭时间作为一个节点,让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短暂交流,不光满足其分享欲,增进感情;同时更像是一种能量补给,增强动能、指点迷津。

机遇

变成除拥有学术能力与好成绩之外更健全的人是戚宇铮的收获。从初入校园时学生讲堂的听众到参与者,从起初辅助统筹工作到后期独立策划……通过一项项新工作的历练,各种活动的平台铺垫,戚宇铮最后进入学生会宣传部工作,也因此锻炼了思考与工作能力,更好地向着未来展望。



申请季印象最深的事?


当时间轴回拉,三个人一同回顾申请季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他们默契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与老师的故事。回望申请季,亦师亦友的陪伴不光是灵感的来源,也是精神的力量。


引领

马欣怡与戚宇铮的班主任都是李佳宁老师,两人也都在陷入文书困境时,与佳宁老师展开过深入交谈。无论是深陷在“讨喜招生官”的漩涡之中,还是在润色文书倾注情感时,佳宁老师都担当着“引领”的角色,帮助她们沉着分析,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直至最后问题圆满解决。

育人

而孙宇洲同样提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贾丹丹老师。一位好的教师需要德才兼备,不光为学生传授知识,也同样肩负着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重任。而这一点是孙宇洲最为感激的一点,也是他在申请季中额外的宝贵收获。



给学弟学妹的话?


规划要思考长远,而不只停留于当下的满足感。

要对自己深刻了解,然后认准目标,坚定不移、及时复盘。

深思熟虑的放弃不是坏事,学会及时止损,放在更重要的事上。




三位纽大学长将他们的亲身经历汇成寄托,与大家分享,而我们也带着这些宝贵经验解锁了一幅关于NYU的画像。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期栏目中汲取所需,也祝福三位学长由此起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