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2024《学长来啦》第一期 | 牛津学长:专注优势,发挥“长板效应”!

2024-04-08



开 篇

2024《学长来啦》上线了!
从2020至今,《学长来啦》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五个毕业季,70位学长倾情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申请心得。

今年,《学长来啦》迎来“亲友季”在一睹优秀毕业生风采的同时,你也可以听到幕后“亲友团”的声音,从不同角度体悟留学申请、家校共育、托举成长的心得。

2024《学长来啦》第一期:

牛津学长戴天逸


戴天逸无疑非常有个人特质,在许多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惜字如金”“沉浸在个人的世界中”,但就是这么一位内向寡言的他,却以卓越的成绩和天赋获得了牛津大学招生官认可,成为了2024申请季一颗闪亮的新星。


戴天逸圆梦牛津的经历告诉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发挥“长板效应”,也许是他英申规划、圆梦名校的秘籍。




“他特别像牛津学子”


2024年1月9日牛津放榜,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戴天逸点开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当Congratulations的字样闪现在屏幕上时,他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经过反复确认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拿到了牛津offer。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之后,我激动了一整天。”第二天,戴天逸在去食堂的路上碰到负责他申请的老师张晨,师生俩默契地来了一个“空中击掌”,张老师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


戴天逸话不多,平时不苟言笑,但却是一个逻辑性、执行力极强、思维非常敏捷的学生。



“牛津适合他这样的学生,他这样的性格特点也适合在牛津继续深造。”学校留学咨询中心全程负责戴天逸申请的张晨老师说,“最开始的时候是看到了他的学术材料,觉得他的成绩是可以冲刺一下牛津的,然后通过全方位的了解,包括跟戴天逸父母的约谈见面,我们慢慢地给他定位到牛津。”


受家庭影响,天逸从高一就定位英申。天逸爸爸是牛津大学博士后,曾在牛津大学物理系从事为期两年半的项目研究。他分享了自己对牛津教育特点和优势的理解:


“牛津大学的本科教育是导师小班制教学,这在普通大学里面一般只有研究生阶段才有,导师小班制教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早深入接触学科的前沿,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牛津的教育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更早进入科研状态。”


在爸爸心目中,牛津大学是培养研究型学者的殿堂,而儿子“思维活跃、善于钻研”的特质恰恰与牛津大学的培养特色吻合。“表现上他会比较内向一点,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包容力比较强的一个孩子,他善于学习,能够抓住重点,学习效率高是他的优势。”


高中三年,在围绕天逸生涯规划的家校沟通中,“尊重个性,发挥优势”始终是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家校合力,根据戴天逸的性格特质和学术表现,帮助天逸一步一步精准规划,最终定位牛津,圆梦牛津。



发现天赋,全力托举



班主任徐晓芳老师是天逸的第一位“伯乐”。从公立学校转入21世纪,天逸以扎实的学习基础很快适应了A-Level课程节奏,在两个月内顺利完成了数学AS考试,同时取得了美国“物理碗”的好成绩。


尽管天逸在班级里经常像个“小透明”,但徐老师很快发现了他的学术天赋。“我们班有个各种标化成绩都很强的小孩,跟天逸同桌以后,下了晚自习特别委屈地来找我,说‘老师,为什么我一个晚自习只能写完物理作业,但是戴天逸可以写完物理作业、数学作业、化学作业,此外他还能完成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作业,他怎么做到的?”徐老师笑着给我们爆料,“天逸学习能力确实比较强,当然他也会‘偷懒’,你可能有时候上课看到他不小心就把眼睛闭起来了,那这个时候你不必打断他的节奏,因为这说明在他的思维世界里,那点知识已经掌握了。”





戴天逸和回访母校的2021届牛津学长陈哲远(上图)、冯润泽(下图)交流



就这样,“初露锋芒”的天逸高一就在老师们的推荐和鼓励下,参加了多个高级别国际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雅思张天旸老师也惊讶地发现他是一个表现极为沉稳的学生,戴天逸每次雅思考试都能稳定地增长0.5分,这在她带过的学生中是很少见的。“他不太会主动表达,但课堂中设计的小组讨论环节能很好地激发他的表达欲。在多次的口语模拟中,我也会给予他足够的耐心,因为他思考、准备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些,但一旦准备好,输出的质量是很高的。”


英语课上戴天逸单词闯关


突出的理科天赋、学术上稳定卓越的表现,为他英申冲刺顶级名校打下了坚实基础。戴天逸比较内向,不喜主动表达,因此,牛津面试成为了他跳出“舒适区”的挑战。天逸回忆说,“自己在面试上很费了一番功夫。”


班主任徐老师从很早就有意识地为锻炼天逸的表达沟通能力寻找机会。“名校一定是躲不开面试这一个环节的,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与人简单的日常沟通,它必然会涉及到一种学科表达能力。学校高中部其实在早些年就推出了学生互助组织MLC,我们就推荐天逸去MLC当小老师。天逸很配合,即使他不是一个特别擅长表达的孩子,但是也能够应对挑战,连续两届担任MLC学生老师。”


戴天逸(左)在MLC学习小组招募学员


而天逸“真枪实战”准备牛津面试,是他与物理组老师们并肩奋战的一段历程。“感谢所有曾帮助我准备笔试和面试的老师和同学,尤其要感谢唐艳坤老师带领着我一路从牛津笔试到面试,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在进入牛津正式的三场面试前,唐老师带戴天逸进行了多场面试模拟,“天逸在面试中表现张弛有度,他逻辑清晰,思维连贯,话虽少,但都能说到点儿上。”第三场面试是第二学院的面试,考察一道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问题,涉及两个物体的复杂运动。一开始,天逸的思路不是很明确,多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在教授提出纠正后,他很快领悟了教授的思路,顺着教授的启发继续解题,这是三场面试中他认为发挥得最稳定的一场。第三场面试时间40分钟左右,面试过程中,教授极有耐心地等待天逸思考准备,也可以窥探出教授对天逸学科素养和实力的肯定。





物理组老师们对戴天逸进行一对一辅导


另一个“舒适区”之外的挑战是英申文书写作。师生从建立信任到一起打磨文稿,是一个长期双向沟通的过程。了解了天逸的个性后,学校留学咨询中心负责天逸申请的张晨老师也找到了与天逸高效沟通的模式:“他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学生,但你一定要准确地给到他一个可行的方案,也就是你要主动提供选择,他来确认,一旦他认可了方案,就会做出很高效的反馈。”



展望牛津,不负芳华


回忆起多年前在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的经历,天逸爸爸依然热情洋溢:“在兴趣的驱动下,工作再苦也不会觉得累。我比较喜欢牛津的早午茶歇,物理系的研究人员、教授、学生们聚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天,虽然话题看起来比较放松,但还是非常有深度的,我感觉当年我的牛津同事们都有一个特点——好奇心特别强烈,兴趣非常广泛。”


天逸传承了爸爸对科研的热情,潜移默化中深受父亲的影响。他回忆说:“记得有一次早上我和爸爸去实验室做实验,我刚做了一会儿回去了,结果发现到了晚上我爸才从实验室回来,当时我非常震惊。自那之后,我就学会不轻易言败,而且做事情也能沉得下来。”


戴天逸和妈妈、弟弟在校园里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天逸爸爸和班主任老师达成了一致:找准孩子的优势,发挥”长板效应”,引导孩子潜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稳扎稳打。这条路,家校携手,带领孩子走到了更高更远处。


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有2000人左右申请牛津大学,2024年牛津在北京仅录取了20人,戴天逸就是这脱颖而出的20位之一。展望未来牛津岁月,祝福戴天逸能继续保持严谨的学风和对知识的热情,学业有成!




素材来源 | 戴天逸
视频拍摄 | 郭明 朱吟之 
余润东(学生)邵宇彤(学生)
后期剪辑 | 郭明 
妆造 | 顾影彤(学生)
文案策划 | 陈娟娟
美术设计 | 顾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