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关于一名老师的几点思考——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2018-11-01

7009

             《如果我当教师》一书,由苏州市第一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杨斌根据《叶圣陶教育文集》选编整理。时隔七十多年,叶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天读来仍是引人思考。本书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叶圣陶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与为师之道,体现了叶老的教育本质观、素质教育观、教育哲学观、学生主体观、全面发展观、国学教育观、师表风范观等。他丰富、广阔和深刻的教育智慧,支撑起一座朴素、严谨的教育思想大厦。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从书中受到的启发与我自己的思考。
               一、教书育人,先要为人师表。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是叶老的师德师风观。文中提到,教师应该:“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可是,当今的教师真的都能做到吗?总是能从新闻上知道一些消息:某某幼儿园教师针扎孩子;某某学校老师辱骂、掌掴学生;某某男教师猥亵、性侵学生……当看到这些消息,我们的心是否为之一颤呢?然后是愤怒与声讨。可是,在社会舆论的谴责之下,在法律的严惩之下,这种现象还是时不时在发生,甚至有的还没有被曝光。
                叶先生在谈及教师问题时说:“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希望师范生都为教师,为学校里的太阳,代替以前的昏暗不明的爝火。”记得1999年我大学刚毕业,被分到吉林市的某偏远农村小学。那里的教师没有正归毕业的师范生,校长与老师们都是“民师转正”,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真的很低。且不说他们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就连基本的工作态度也很有问题。老师们家里都有耕地,农忙时,就有人会请假,少则一星期,多则一个月,放下学生不管;还有平时喜欢饮酒与打牌的老师,由于晚上熬夜通霄,上班的时候,就趴在讲台边睡觉,让孩子自己上自习。由于类似这样极不负责的情况存在,许多农村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时隔快20年了,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在那里是否还存在着,其它的偏远山区学校是否也有类似现象?它就是教育的寄生虫,再不及时整治,是要继续危害四方,贻害百年的。
                二、为师之道,唯爱恒兴。
                叶先生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儿童认作讨厌的家伙。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是‘小朋友’”。这足以表达了他对学生的爱。是啊,孩子就像一棵棵未成年的小树,存在着千变万化的个体差异。我们要用爱与耐心培育他们,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师者,都会喜欢优秀的孩子。可是,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就不好好教育了么?他们将来的前途就会比优秀的孩子差么?众所周知,许多名人小的时候,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生”或“另类”。贝多芬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音乐家的料。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了。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老师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时,曾因成绩太差被退学……这说明他们的老师不够有爱心与耐心,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去年教师节那天,有个毕业的学生来看我。他是一名男生,却留着长长的马尾辫,穿着时尚,与众不同。一声老师的呼唤,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他只好拿出上学时与老师们的合影照片,指了指中间那个活泼的小个子……我突然想起来了,这不是在我信息课上被我批评的学生马天博吗,他现在怎么变化这么大?那时,由于他总是在课上用我的键盘敲来敲去,影响别人上课,我经常说他,并找他的班主任谈了好几次。他当时解释说正在学习架子鼓,在用我的键盘练习节奏。我与他的班主任都很生气,甚至找他的妈妈谈话。他告诉我,他喜欢音乐,并一直坚持学习架子鼓。高中毕业时他没有去选择考大学,而是去给一个小乐队当了架子鼓手,再后来,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现在,他的乐队在他的家乡已经小有名气了。只要我们用“爱”去关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参天大树。
                  三、把“优秀教师”定位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叶先生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有时候我在想:同样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为什么有的人就成为了名师、教育家,而有的人还只是普通教师呢?所以,要把“优秀的教师”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听说了社会上对老师职业的偏见与轻视后,还没走出校门,就已经准备要改行了。不否认,也许会有人在其它领域有所作为,那么,我们当初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所以,要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不能辜负国家对我们的培养与期望,应该安下心来,将教师这一职业视为终身事业,将优秀教师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四、让“阅读”与“记录”成为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叶先生在文中提到:“课外读物既能促进求知欲,也就有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功效”。他提倡:要改变生活方式,树立自我教育观。我觉得,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谈,也在告诉老师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没有更多的实践与亲身经历的情况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途径是靠阅读,大部分成果与结晶的展示是靠记录。阅读时事杂志、报刊与新闻,能够能使我们知天下时事,保持对世界的新鲜感。阅读经典文学书籍,能使人认识人生,感知人生。阅读使我们能够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共同话题,拉近师生的距离。阅读,使我们知识广袤,博学多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更伟大的形象。
                  我们还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工作上的锁事很多,要学会随时记录,随时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一瞬间闪出,宝贵的经验也是一点一滴记录与升华出来的。当我们在工作中有了灵感,有了妙想,就要随时记录下来。优秀的老师生活随处都应该放置不同类别的教育书籍,随时翻阅,而不是手机“低头族”。
                  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叶先生在谈及他在1912年做小学教师时回忆道:刚开始想想,觉得不难,上任后的几天,又感受到了困难,后来的适应,不但不难了,而且乐在其中。这里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对问题孩子的宽容与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恭维的话正好满足了这一心理。当别人赞赏你的时候,你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沾沾自喜。反之,受到别人的批评,心胸再宽广,也会有想法。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六年级有一个叫金晔的孩子,电脑学习得很好,就是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上总捣乱。有一次,我在教育别的孩子时说:“你别看金晔很淘气,他的电脑平面设计学习得很好,在这方面,你要多向他学习”。不知道是他听到了,还是别人告诉他的,从此,我感受到了他课堂纪律上的变化。也许,这就是表扬的力量,一句不经意的夸奖对孩子的影响可能胜过数十句的批评与说教。(五年级组   林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