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低段学生数感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8-05-06

6291

        对于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数感: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问题。可见,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这一理念逐步引起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感”呢?如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事物、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走进一个戏院,在我们面前的是2个集合,一个是戏院的座位,一个是看戏的人,有人会自然将这2个集合作一下估计,不用计数,就可以知道这2个集合是否相等,哪个集合大,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一种“数学地”思考。 数感就是将有关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

        一、 数感源于生活体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对“1个物体”应多提供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块饼、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条船……一盆小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颗小树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 数感源于动手实践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中,它既满足了低段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注意,激发动机。使学生在自己的创造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理解。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实践。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对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在学习数数时,为培养数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家用花生、瓜子或豆子完成数数练习:两个两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低段学生数感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以及对数感充满好奇的求知心。(数学组  冯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