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和孩子一起走近端午,走近民俗 -------读《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

2018-04-20

7261

         《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自己,在端午节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到爷爷奶奶农村老家过节的故事,通过故事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祖孙三代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

         爷爷奶奶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金色稻浪,白墙黑瓦,蓝天碧水,丰富的色彩映照出了一派祥和的景象。

         不同色块的土地层层交叠,由远及近,分别代表着轮船、高铁、汽车、小石桥......,交通方式循序渐进的变化体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的和谐交融。

         粽子的做法:

         画面1:材料

         厨房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碗,里面有黄豆、红豆、花生、红枣、蜜枣、葡萄干、豆沙,还有一大桶泡好的糯米,这些全是用来做粽子的。

         画面2:采苇叶

         爷爷骄傲地说:”在我们这里,包粽子都是用最新鲜的叶子的,走!爷爷带你去摘叶子去!“

         爷爷一边划着小船,一边慢悠悠地哼着小曲儿,我和爸爸也学着唱:“采苇叶呀,采苇叶,绿色的苇叶长又亮……”

         不一会儿,我们就采了满满一大筐。

         画面3:包粽子

         回到家里,我着急地催奶奶:“快包粽子吧。”

         我和奶奶一起把泡好的莲子、黄豆、红豆、花生、糯米等原料都拿来,再把苇叶用清水洗干净。

         大家围成一圈,开始包粽子,奶奶的手灵巧地把苇叶折成尖尖的漏斗状,我和妈妈把原料放进去,再系上细细的马莲……

         吃完粽子,要睡觉了,奶奶笑眯眯地说:“明天早上,我给你看看五十年前包的粽子。”

         奇怪,粽子怎么能放五十年?

         早上,我刚睁开眼睛,便看见一串五颜六色、丝线缠成的小粽子。

         还有一张奶奶小时候的照片:一个梳小辫的小女孩,脖子上戴着一串小粽子。原来五十年前的粽子就是这样呀,真好看。

         文化的传承当然不局限在口口相传。书中的奶奶就用五十年前的丝线粽子——这种新奇可爱的“历史文物”让孩子感受到了半个世纪前的文化滋养。

         这个小玩意是什么呢?汪曾祺曾经在《端午的鸭蛋》里说到这个习俗:“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其实在端午节用五色丝线包“粽子”、编香囊的这个习俗在一些地区也流传至今。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教孩子做一做手工的丝线粽子,在动手动脑中体会节日的乐趣。

         我急切地说:“快教我做小粽子,我要送给我的小伙伴们。“奶奶手把手教我,一共做了十几个彩色小粽子。

         奶奶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小香囊,把最漂亮的一个给我戴上。她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都要佩戴香囊,不仅漂亮,还能驱邪气。

         “快教我做小粽子,我要送给我的小伙伴们!”看得出,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小孩子会自觉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耳濡目染中,他们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也会得到提升。

         将《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作为图画书的书名,显示了作者对传统民俗价值的重视,和对节日文化的继承姿态。

         整个故事以小男孩的口吻娓娓道来,文字通俗易懂,小朋友们很容易代入其中。图画精致暖心,笔触简单却温情十足,可爱稚趣的画风也不失中国味道。

         最后,让我用一首小诗结束我对《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的热爱:

端午节,回故乡,眼前美景心欢畅

金稻浪,白色墙,蓝天碧水映灰瓦

轮船、高铁、小石桥

奶奶穿上大花袄。


走进厨房吓一跳

黄豆、红豆、花生和红枣;

葡萄干、豆沙和糯米,

我和爷爷采苇叶

绿色的苇叶长又亮

苇叶折成漏斗状,

晶莹水润的原料里面装。

五花大绑功告成。



这些不算太稀奇,

五十年的粽子让你迷。

五色丝线缠香角,

各种香料里面装,

做成香囊身上带,

不仅漂亮还辟邪。


家乡的端午真有趣,

诗人屈原长安息

                                                                  (四年级组 彭丽国)

封皮

采苇叶

全家人一起包粽子 

丝线粽子

自己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