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团员学生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本学期区团工委成立教育系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学校团委联合多所学校申请的课题《共青团主题活动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融合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探索》目前已立项。
今天,我校团委带领34名入团积极分子参与了“薪火海淀——我到香山来赶考”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团日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研学旅行,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旨在让思政课“活”起来,让理想信念“立”起来。
铸魂育人 明晰担当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维目标,旨在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情感共鸣,再到价值确立的升华。

01
历史维度
忆先辈奋斗,传红色薪火。 引导中学生走出书本,置身历史现场,通过沉浸式体验,真切感受革命先辈在“进京赶考”前夕的奋斗艰辛与乐观主义精神。这不仅是为了“知道”历史,更是为了在心中“点燃”薪火,将抽象的爱国情怀具象化为对先辈的敬仰与对民族历史的认同。


02
思想维度
寻伟人足迹,回望北平征程。 通过追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的工作生活足迹,让学生直观理解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伟大战略转折,深刻认识“从西柏坡到北平”所蕴含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内核。这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学生而言,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历史观教育。


03
实践维度
研史悟初心,立志建新功。 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明志”与“力行”。在历史场景中开展主题研讨,促使学生思考“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历史启示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立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踏迹寻根 感悟思想
活动行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感知-理解-升华”教育链。
香山革命纪念馆——于展陈中识大道
今日行程的第一站,师生们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系统性的展览,如同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将“进京”、“赶考”、“筹建新中国”等关键节点娓娓道来。

在纪念馆内,学生们通过丰富的文物、影像和场景复原,进行了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这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更是在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了解新政协的筹备、新中国的蓝图绘制,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要求,认识到今日中国制度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增强对“四个自信”的内在认同。

双清别墅与来青轩——于静谧处听惊雷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的双清别墅和来青轩。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定格了1949年那个春天的历史画面。
在此地,讲解老师将历史课本中关于解放战争的宏大叙事,与毛泽东同志在此阅读“南京解放”捷报、撰写《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具体事迹相结合。这教会中学生一种历史思维:伟大征程始于脚下,波澜壮阔的历史由无数具体的抉择和坚守构成。同时对于同学们理解“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脚下做起的行为习惯,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行走的思政课”最大的成效,体现在学生思想的触动与行动的转变上。
有同学在分享中动情地说:“站在双清别墅前,我想到的不是课本上冰冷的考点,而是毛主席那句‘决不当李自成’的深意。我们中学生的‘考试’就在日常,能否刻苦学习、锤炼品德,就是我们面对的‘考题’。”

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此次活动成功地将国家民族的“大叙事”与学生个人成长的“小叙事”相结合,让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可见、可感、可参与的生命体验。
它激励着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赶考路”。

我校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团日活动,是新时代中学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它证明,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深的感悟在脚下。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挖首都北京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具时代气息、更富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