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学生来说,吃饭更是极为重要,牵动着家长的心。吃得健康到位,家长才能放心,吃得有滋有味,学生会极大提升学习的幸福感。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却鲜有人提起怎样让学生吃饱吃好。殊不知,这件貌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相当棘手。只有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做到让他们满意。

一、 以师生诊断为抓手,在摸索中寻求最优解
在供餐企业招标中,由家长、老师、学生、校领导等代表组成的招标委员会擦亮眼睛,认真听取餐企宣讲、从多维度分析思考,现场打分评选。
小学、中学家长,老师,学生,校领导,供餐企业组成的膳食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供餐企业汇报工作,家长及学生提建议,学校作为监管方全局、全过程监督食堂服务,大家交流讨论,持续优化菜品,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众口难调”一直是食堂工作的痛点所在,为了让每个孩子吃得健康满意,我们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进行模式升级:
小学生年龄较小,整体实行“包餐制”,低油、低盐、健康、科学。在此基础上丰富营养餐种类,增设各类面点小吃,不定期引进惊喜美食,如北京烤鸭、节日风味儿等。低年级的孩子由导育老师盛饭,加餐或者特殊需求由老师全程服务,仿佛“妈妈”般的呵护。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自理能力增强,可根据需求自取“小碗菜”或各类风味小吃,尽享美味。


初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美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增强,我们不再实行“包餐制”,提供了基础营养餐和琳琅满目的档口佳肴,同学们可自行选择。可如果孩子们实在抵挡不住诱惑吃太多怎么办?学校每天给孩子们设置了封顶消费限额,将对美味的期待向后延长……

灵活动态化档口菜肴,给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
小学、中学的基础营养餐8-12个菜品荤素合理搭配,主食、粗粮、水果、汤粥等满足了学生的营养需求。此外,动态化更新的档口菜肴包罗天南海北各地风味美食,聘请的专业名厨在各自领域钻研美食,同学们在学校食堂就能吃到高档餐厅的品质。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一应俱全,另加各种广点早茶、西餐、网红小吃等时时翻新,同学们经常能看到意外的惊喜。而且学校拥有独立的面包房,每天以高档原材料烘烤各种糕点,为孩子们提供美味实惠的饭后甜点。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食堂会及时跟进、调整,第一时间反应。精细化、动态化的服务模式,真正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好吃的前提是安全。从新鲜食材的选购,到烹饪调料的选用,到加工工具的分类,到清洁卫生的细致,到留样食品的规范,到清洗消毒的专业……我们与供餐企业下足了功夫。每月,学校都会接受海淀教委相关部门的第三方检查,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下不断优化。餐饮企业也会自我检查,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提升服务质量。

二、花式“宠娃”,吃出来的幸福感
教师、校长、家长陪餐,积累看得见的“信任感”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实行教师、校长陪餐制。一样的伙食、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制度,大家安静排队,按顺序领餐。师生围坐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在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爸爸妈妈走进校园,除了进班听课、参与活动,还亲自品尝食堂美味,直观感受孩子的日常生活,在细节中积累对学校的信任感。
校长有约,用精神奖励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我除了日常陪餐,还会与小、初、高学生约定好,定期举行“校长有约”活动,现在学部副校长也参与进来了。学校为了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采用积分卡或愿望兑换清单等方式进行奖励。很多孩子用自己的积分卡兑换与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在这样的“校长有约”中,孩子们向我们畅所欲言,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没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他们向我约的不是饭,而是学校的主人翁地位。

暖暖“生日餐”,在校园吃出家的味道
很多孩子的生日都在我们这所寄宿制学校度过。我们会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每一天,小学、中学都有“小寿星”被大家的爱包围着。导育老师们提前将孩子们的生日信息提供给食堂,食堂特制美味的“长寿面”、美味蛋糕,免费赠送给“小寿星”。孩子们伴着同学们祝福的歌声和美味,在温暖的校园里又长大了一岁。
当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来临,食堂也装扮一新,为师生准备了各种创意美食。小点心、风味饮品、棉花糖、驴打滚、糖葫芦、薯条……在美食的点缀中,校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吃饭”不是小问题,试想如果孩子吃不好、吃不饱、吃不安全,怎么全身心投入学习?二十一世纪学校也是经历了多轮的探索和磨合,才组合出了今天这种模式。身为校长,不仅要抓教育教学,也要抓体育锻炼,更要抓餐饮伙食。真正听懂孩子们的“心里话”,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