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新学年的脚步,一年一度的学校教育年会也于昨日隆重启幕。本届年会以“数智·慧育”为主题,旨在深入探索数字智能与教育智慧的深度融合,为未来教育发展寻找新路径、激发新思考。
我们荣幸地邀请到9位来自不同学部、学科、岗位,兼具卓越实践与前沿视野的优秀教师进行分享,为全校教育同仁带来一场关于教育创新与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

年会主持开场
“对学生成长负责”,也“为教师成长服务”。教育年会不仅是一场分享会,更是一次迈向教育新未来的集体启航。
数智
(
Digital intelligence
)
数智即数字智能,它代表着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贯穿现代教育体系。而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技术应用能力,更涵盖数字环境下的批判思维、伦理意识、创新协作与安全适应力。所以如何运用,甚至善用它?是每个教育者值得思考与探究的课题。四位老师也从“数智”的不同维度与视角出发,向大家介绍着经验。
AI赋能
教师减负增效
王倩倩

王倩倩老师围绕“AI赋能教师减负增效”,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对AI的运用与从中的受益展开细致讲解。王老师说:课前,AI工具可以推动备课模式变革,通过学情分析助力教师精准备课,实现以学定教,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教育者顺利做好教育资料的个性化调整。此外,AI还能辅助教师专业成长,如快速处理课堂视频、开展微格训练。课中,AI工具将知识转化为多维体验,制作课堂工具,生成参与度分析图并动态调整练习难度,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并帮助教师从“独角戏”蜕变成“课堂指挥家”。课后,AI工具能提升作业批改效率,并提供全天候智能辅导,教师能更从容地利用时间,为学生做好个性化辅导与人文关怀。
从教走向学——
体育教育
转型与创新
刘胜

刘胜老师围绕“从教走向学”的体育教育转型与创新展开演讲,从“以学生为核心”的一个核心及“结合传统体育课优点、结合IB国际课程文凭课程理念”的两个结合讲述科学构建课程的过程。教学方面,刘老师讲解了如何优化差异化教学、解决教学碎片化,并通过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形成教案框架。同时讲解了如何借助数据反思教学及提高自身水平。而在AI工具的选择方面,刘老师则深入到更专业的体育教学中,为大家介绍了大众AI工具和专项AI工具,大众AI如Deepseek更具普适性,而体育专项AI则更适用于实操,如辅助学生进行投篮练习以及网球挥拍,帮助学生精进技能的同时,更能帮助他们保持运动积极性,实现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者的终极目标。
教学相长
Teaching &
Learning
Tim Jones

Tim老师主要围绕在年级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展开关于学生技能培养与教学情况的探讨。Tim指出怎样联结课程目标及明确指出学生达到什么目标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在以往写作教学中发现,文本理解困难与历史背景知识缺失,是阻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两大障碍。如今AI工具能够有效地弥补,如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难点,通过预教核心词汇与历史背景、利用移动资源辅助理解,初步突破难关。同时AI工具能够为课堂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氛围,提升课堂参与度,以帮助学生塑造多角度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运用AI,再加之案例研究、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生明显在书面写作中更得心应手。
从教走向学:
AI在英语教学
中的神助攻
杜焙焙

杜焙焙老师首先指出了英语教学中的三大常见痛点:语法教学枯燥、真实情境创设困难、个性化教学素材制作耗时费力。针对这些问题,杜老师以一节名为“The Case of the Stolen Science Trophy”的语法复习课为例,进行了具体演示。该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辨识、理解和运用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完成时,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教学中,杜老师借助Deepseek、豆包、即梦三款AI工具,分别赋予其情境架构师、物料生产中心、思维脚手架的角色,高效支撑任务实施与学生探究。尽管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范本,杜老师仍强调,AI应用需依托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教师应始终把握主导权,重点做好教学设计、任务拆解与课堂引导工作。
慧育
(
Enlightened Growth
)
慧育关注的是启蒙式成长,它强调教育非被动接受标准答案,应超越知识与技能传授,指向个体的全面觉醒与可持续发展。启蒙式成长推动教育从“灌输”转向“唤醒”,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形成独立判断力与创造力,内在动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它是教育回归人本价值的阶梯,也是必然选择。五位老师从不同的服务层面,向大家介绍教育中个性化的服务与共性的经验。
传承周恩来精神:
让少年与时代
同频共振
李翠玲

李翠玲老师以“汇聚名人精神,打造特色育人品牌”为主题分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的实践,旨在为学校其他世纪名人班提供可复制经验。演讲之初,李老师先为大家介绍了基本信息,例如该班级成立于2020年,有专属班徽、班旗、班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搭建精神灯塔,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学生成长底层逻辑,采用“浸润、内化、践行、传承”四阶育人模型。在启蒙式教导过程中,李老师细致解读了团队采用的多元实践方针:通过观看动画了解精神;借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实现精神内化;与敬老院结对开展志愿服务践行精神;以研学、栽种银杏树传承精神。而这些真正做到了让名人班建设超越标签化,唤醒学生主体性的灵魂。
我的班主任
“升级”路
黄娟娟

黄娟娟老师以分享班主任的升级经验展开演讲,贴合了诸多班主任老师从“小白”到“资深大拿”过关斩将的履历。黄老师从育人理念与目标、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策略、沟通策略四方面的升级方式逐一分析,并提供了十足的理论支撑。首先,育人理念要以“热爱、信任、尊重、平等、理解”为核心,目的是为每个孩子都发光提供先决条件。其次,则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自驱力、品德修养”为目标打造班级文化。第三,则是在班级中通过多个环节组建班委、定期按年级德育目标设月度主题开展班会,并自主开展班会及课题研究探索管理模式,鼓励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最后,则是与学生加强沟通,运用正面语言,遵循“25%提问+25%回答+50%倾听”公式,让每个孩子有处倾诉、想去表达。
用爱耕耘
静待花开
王玮

王玮老师是受到学校教育理念吸引,从家长转变为导育老师的,因此王老师比其他人更加熟知导育老师的角色定位,并从四方面讲述导育老师如何胜任学生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成长引路人与家校沟通桥梁。首先,情字当头、导育老师需要厚植很多超能力量:如鹰眼发现情绪失落、海马体记忆记住过敏原和生日、心理学功底读懂10后的摩斯密码。其次,研字拖底、导育老师需要注重日常关怀:关注孩子衣食住行,第一时间为孩子解决问题。第三,润字潜行、用心浸润童心:比如如何用“三明治法则”做好家校沟通,始终与家长并肩同行,双向奔赴,形成教育合力。最后,爱字贯穿、双向给予温情:且行且思,在成长路上不断实现自我迭代,坚守岗位,未来继续陪伴孩子成长。
一个满分
且“愚蠢”的
班主任自述
徐凤鸣

徐凤鸣老师在二十一世纪学校工作4年,在上学期刚刚迎来自己的首届毕业生,他调侃道自己是“一个愚蠢的班主任”,人际交往并不“聪明”,但真诚却成为了徐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最大优势。在毕业季身为人师的他,收获了毕业生亲自制作的暖心视频。学生视角下的徐老师不仅专业能力极强,更多才多艺,他会教给同学们为人处事、出国的技能,会满足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心愿,会送每个同学生日礼物,真正做到了以心换心。对于个体的教育,徐老师总是耐心备至,用沟通化解矛盾、用冷静平息情绪、用爱意换取理解。四年易智慧诊断项目的各项得分满分,这样的好成绩难能可贵,但徐老师却没有丝毫骄傲与懈怠,坚持认为班主任的管理学习才刚起步,也坚持用守拙的真诚对待每个孩子。
设计多元路径
赋能教师成长
郭茜茜

郭茜茜老师说:“上”有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下”有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始终是课程中心面临的两大课题。此次演讲郭老师从初心、架构、转变与成效四方面展开分享,让老师们能在更了解课程中心工作的同时,也更熟悉自己在学校的专业成长路径。为赋能教师成长,学校搭建了12条发展路径,包含4个发展目标模块(基础与支持保障、教学实践赋能、研究与创新突破、成果分享传播)和2个支持模块(学校诊断体系、学术积分体系),且路径互通。该路径,全面回应了教师们如何实现“站稳讲台、精进课堂、研究创新、成果辐射”等多层次的个人发展需要,并在学校系统性的支持下,激发教师的无限可能,实现个人与学校共成长的目标。
范胜武校长总结

本次教育年会围绕“数智”与“慧育”两大主题,集中展示了我校教师的实践成果与思考探索。从中,我们既看到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感受到学校整体教育氛围的持续提升。
在“数智”板块,我们强调,在人工智能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应主动融入教育变革,积极研究学科前沿方法,着力提升课堂效能。同时,必须保持理性思考,基于教研与教学实际,把握好数字教育的“度”,让技术真正为育人服务。学校也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包括赴名校交流、参加教育展会等,并通过补贴机制给予激励,支持大家在开阔视野中不断进步。
在“慧育”板块,我们进一步明确,智慧育人的核心在于“大智若愚”的教育智慧与“以心换心”的教育真诚。部分教师以四年全程“智慧诊断”满分的实践成效,充分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这也正是“慧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教师发展支持方面,学校系统构建了12种成长路径,全面回应教师在平台与资源方面的需求。无论是在生活保障上提供福利补贴与困难帮扶,还是在知识更新上给予购书支持,又或是在学科发展中按需提供专业援助,学校都力争为教师排除后顾之忧。
新学期,希望大家能继续鼓舞士气,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AI纵然有高度与便捷,但更要依靠教师的思考深度。教育者纵然被赋予传道授业的使命,但更要在行使责任的同时,将教育做出温度。携过往之积淀,启未来之新程。愿你我新学期再谱育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