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秀肌肉、展实力,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样解!

2024-11-01

5658


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二届民办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上海、江苏、广东、重庆、山东的13位校长、教科院领导等深度参观我校。在课堂教学、主题汇报、学生论坛、专题片展演、校长汇报等环节,我校全方位展示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厚经验,赢得专家高度好评。


NEWS

会议背景

会议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教育强国背景下民办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支持研究”课题组主办、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承办,民办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教育联盟”成员校长、专家共同参与,围绕“奠基•赋能”主题,交流研讨民办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现场展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办学实践成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



赵龙  科学课《智造登月服》



新奇、兴奋、期待,在赵龙老师的这堂科学课上,五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智造登月服”的实验中,体验着关于“热”的奥秘。他们小组合作将材料组合加工,再放置进干冰中进行测温、记录,生成温度曲线。在分享自己的创意,思索更优方案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着“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知识在生动的实验和高效的教学环节中变得生动而形象。

郑艺欣  化学课 《摩尔与物质的定量》



如何为数目巨大的微小物体定量?“摩尔”是什么?“阿伏伽德罗常数”“微观粒子数”又是什么?怎样让9年级的同学们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郑艺欣老师带着花生、大米、芝麻、黄豆来到了教室。当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单位“数清”这些材料时,化学计算中的核心知识点“摩尔与物质的定量”变得具像化了,为掌握“气体摩尔体积”“摩尔浓度”“反应热”的计算做好了铺垫。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培养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我们从小学课堂上,看到了科学在孩子们身上的启蒙,又在高中全英文化学课堂上观察到学生科学思维与素养的培养路径。老师们接下来的主题汇报,则从课程整体架构上,让我们对学校的育人模式有了清晰的认知。


主题汇报


△ 主持人:唐丽星

苗智文  名人班课程  《心有榜样 梦想起航》


“周恩来班”“雷锋班”“孔子班”“钱学森班”“宋庆龄班”,一串闪闪发光的世纪名人班,以伟人精神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从2014年至今,一届届名人班的孩子们在丰富的主题班会、影视教育、外出研学等活动中,了解伟人事迹、追寻光辉足迹,树立了心中的榜样。苗智文主任的主题汇报深度剖析了名人班的开设意义、课程体系及收获的成果,为拔尖创新人才筑牢了“中国魂”。

崔广坤  姜杰  身心健康课程  《身心共进  人才之路》


身心健康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基础。我校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多年前开始建设“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开设专业心理课程,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体质、打造阳光校园。崔广坤老师围绕体育课程体系、体育竞赛与文化活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展示。各学部丰富多彩的课程模式,热辣滚烫的校内外竞赛与文化活动,能“文”能“武”的师资队伍体现了“运动型、健康型校园”硬核实力。


姜杰老师的“三全育心”呈现了我校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十二年一贯制心育课程体系、家校社医联动的支持体系、五育融合的育心体系展示了我校成熟的心理教育文化。从社团中萌发对心理学的热爱,成功飞向世界名校的学子越来越多,成为顶尖创新人才领域的一颗颗“明珠”。

杨利国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拔尖人才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有着重要意义。杨利国老师重点介绍了我校科学学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和成果。从系统构建和优化科学课程、依据学生年龄和能力发展特点选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到依据最新变化不断调整和探索新策略,我校的科学教育搭建了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培养体系。在课程的支撑下,学生斩获了众多科学竞赛大奖,进一步点燃了探索科学的热情。

郭明  电影课程  《被延伸的“教育梦”》


“良好的成绩,不差这一部电影的时间。”优秀电影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为保证孩子们每月一次的观影时间,范校长多年前组织教师成立电影课题组,筛选优秀影片、设置课程环节、研发校本资源。这也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郭明主任带着满满的情怀分享了这段被延伸的“教育梦”: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可以造梦的世界、一个专属于他们的“桃源岛”;一个敢去做自己的十二年;用电影陪他们感受家庭关系、感受危险冲动、感受心灵创伤、感受爱国之心,陪他们走出情绪之外,面对自己、面对世界。

阳文孜  研学课程  《研学:创新人才的成长沃土》


马上,初中的孩子们就要迎来期待已久的京外研学。阳文孜老师作为研学课程的初始研发人员之一,分享了我校成熟的研学课程。围绕三个维度:“创新研学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作业作品化、成长可视化”,阳老师展示了系统化的课程内涵、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生动多元的研学成果。无论是传统文化带、华夏寻根路的“一带一路”,还是各学段别开生面的项目研究,还是研学汇演“五个一”:探一座城、读一本书、诵一首诗、唱一支曲、传承一种文化,都彰显了我校研学课程的厚重积淀。


学生论坛



学生是一所学校最靓丽的名片,是办学成果最直观的展示。小初高8位学子来到“创新之星”论坛,现身说法展示了自己在创新领域的科研成果。

△ 论坛主持人:段昱辛、黄美雯

赵晨曦的盲人化学学习机,可提高盲人学生的记忆效率,降低盲人学习化学门槛,已经在北京盲人学校得到了应用;
黄美雯与同学们的项目“蜘蛛网-防城港市”在“未来之城大赛”中荣获中学组国家二等奖;
张知行开发的颜色识别app,帮助色觉障碍人士更好地分辨颜色,已经被北京301医院眼科采用,帮助色盲色弱患者诊断使用;
此外,倪士博的“搭建火星建筑”、吴越从火星移民项目到3D打印社、葛国盛从技术复现到前沿探索、段昱辛的“造膜绝水”和AI怎样影响劳动力市场和区域经济、王驭尧对东风导弹主要部分及其原理和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深深震撼着来访嘉宾。


“少年智则国智”,从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是拔尖创新人才最生动的诠释。


专题片展演



三部专题片《四个妈妈和二十四个孩子》《一颗种子》《做最好的自己》纵向呈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特色培养模式。
小学包班制,给每个孩子妈妈一样的关爱;
初中研学课程,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潜力,点亮他们的光芒;
高中尊重、呵护学生个性,给他们的热爱充分支持,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部专题片用温暖的故事深度解读了我们的办学理念。


校长分享



范胜武校长以《创新培养模式  厚植人才沃土》为题,分享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支持体系和办学成果。从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出发,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我们以个性化学习支持、丰富的课程支持、学习资源支持和师资力量支持,托举学子梦想,赢得学生喜欢、社会认可、家长满意、教师发展。


参观校园


参观校园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鲜明的文化特色、阳光的师生面貌、高效的课堂教学、朝气的活动气氛令来宾啧啧称赞,纷纷感慨“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写满鲜活的故事。”





跨界参访



在紧张的行程中,范校长与嘉宾一起参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示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跨界参访深深触动了这群教育者的心,他们了解我国艰难曲折的航天史,军人保家卫国的情怀和坚毅,浓浓的爱国情怀在胸中升腾。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教育使命感再次被升华。



6F8A1663_副本.jpg6F8A1659_副本.jpg



联盟学校主题论坛



短短一天半的活动,我校给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联盟学校主题论坛”环节,嘉宾纷纷发言,对我校给予了高度赞扬,金句频出。



  • 这“沉浸式研学”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激发和支持,也看到了师生在这自由空间里的个性张扬、光彩绽放;
  • 这次“饕餮大餐”营养丰盛,学校精益求精、自我迭代、永不停歇的精神值得学习;
  • 师生阳光的精神状态和真实的松弛感,来自从兴趣出发进行科研带来的自信;
  • 课程体系与育人目标有着清晰的呼应;
  • 大容量、高规格的活动集中展示了学校的实力,也回答了民办校转型的道路在何方;
  • 21世纪人把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真正变成了现实;
  • 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带着强烈好奇心、探索欲的学子;
  • 在领导、经营、教育、管理、品牌五个维度上,学校抓得很出色;
  • 以创新奠基、以文化赋能、以技术转型……


秀肌肉、展实力,“21世纪”每一次亮相都是厚积薄发,每一个分享都希望将经验辐射到更远的地域,让更多的学子从中受益,为祖国未来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图片来源 | 郭明  朱吟之
文案编辑  | 张娜
 美术设计 | 顾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