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中国教育报公众号 | 《 “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

2021-10-09

6389

“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 百家范胜武 中国教育报 2021-10-09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许多教育管理者的思考——“双减”政策实施后,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管理会迎来哪些新挑战?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今天小编为给您带来一位资深校长的思考与实践,希望会给您一些启发。

今年的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社会的目光焦点一下子对准了校内教育,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减轻了课后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这“三大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如果把三大关系“视觉化”,我希望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三角形,而是一张可以无限延展的网络。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讲孩子空心、厌学、抑郁、甚至自弃,如果深入去剖析,往往是由于这个关系网上的某个或者多个节点出了问题。

可以想象,一张千疮百孔的破网,怎么能支撑起孩子的幸福、协助他们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业呢?我们提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必须要关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内在和外在支撑,而由师生、生生、家校等关系构成的关系网,就成为托举孩子未来最强有力的支撑。

 

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铺路?

从教36年,“亦师亦友”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师生关系。

做了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后,我觉得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自身要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学术素养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课,人格魅力就是要从内心关爱学生,对他们的成长切实负责。

2010年来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担任校长后,我和管理团队就一直在摸索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搭建平台,做好设计,十多年来,我们收获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可贵经验。


01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我们学校目前的师生比是1:4.5到1:5之间,一般的学校是1:12到1:13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要“不计成本”,当初我坚持每班24个学生的小班化教学也是顶着巨大压力,但这么做是有考虑的。

研究显示,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最多能关注到24名学生。班额太大时,精力有限的老师只能较多地关注很好和较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往往一带而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充分的关注,我们坚守小班制,实行选课走班的年级,有的课堂甚至不到10人,座位也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易于师生交流。

只有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经得起推敲的基础。


02实行导师制,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位导师肩负三重工作,一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成果,通过过程性评价分析和总结,记录并反馈给家长、学生、任课老师;二是提供个性辅导,有针对性地解惑补弱;三是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

从6年级到12年级,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导师,而且可以自主选择年级里最喜欢的老师作为导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嘛。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双向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03坚持“校长有约”,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校长有约”是个促进师生关系的平台,赴约的不仅是我,还有副校长和年级主任。

除了校长有约,小学部还通过大队部征集学生们的意见建议。我们给学生发提案登记表,由他们填写建议缘由、建议解决办法,学校少工委、党委回馈意见,针对合理的建议,学校会积极改进。

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会感受到这是属于他们的校园,在这里他们可以自信、民主、真诚地与老师交流,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如何为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搭台?

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感到校园就是第二个家。在这个“家”里,同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01“大手拉小手”,拉出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

“大手拉小手”是小学部做了近十年的活动。六年级的哥哥姐姐在每年的小学迎新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曾经的”小手”长大了,拉起现在的小手,将学弟学妹们领进校园。

在“大手拉小手”活动中,同伴关系很自然地建立起来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文化渐渐形成了。大家都懂得,在这个校园里,我们要互相帮衬,乐于分享。


02提供学生自管院,放手让孩子们做事情

初中的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了更明显的自我意识和主张。这个时候,我们提供一个“学生自管院”的平台,“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事情,在具体的事情中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沟通。因为放手,孩子们可以形成自己的“组织”,有了更多与不同人共事相处的机会。

我们相信,多提供一些这样的平台,让孩子们自悟与他人的相处之道,远远胜过生硬无力的说教。


03打造学习成长共同体,在良性竞争中相互促进

高中有个“学习成长共同体”的组织,在这里,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长根据自己的学业特长,为同学开设辅导课程,他们将精心设计的方案公布在学校平台上,很多课程被“秒抢”。

其实,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校的老师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备课办公,全天陪伴学生。老师间的同伴关系如何,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当孩子们看到老师们能互相协助、分享教学成果,孩子们也自然能效仿,处理好同伴关系。同样,老师们如果遇到师生关系问题,找几个同伴一起讨论商量解决,往往比一个人处理更加稳妥顺畅。

 

家校关系的核心:“做最好的自己”

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老师自身的德艺双馨,好的家校关系,核心也在于学校自身的实力。如果能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孩子的成长以“惊人的速度”“肉眼可见”地呈现在家长面前,家校关系一定不会差。所以多年来,我们一直战战兢兢地做教育,一直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认真打磨我们的教学,很多方面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除了教学实力,沟通质量也是我们做好自己的重要方面。在家校沟通上,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做出改进的方法。用这样的心态工作,老师的脸上总有笑容,心里总有阳光,心态积极了,沟通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我们还强调“沟通的智慧”,教师团队定期就“沟通”这个课题举行研讨和演讲。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从细微处着手,处处都在用心。

我曾听老师们总结过几种情形。例如某班孩子在校出现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单方面只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强硬责怪对方同学和老师,这时候老师们会保持“空杯”心态面对家长的沟通,微笑倾听,让家长宣泄,然后才是不带任何偏见,耐心解释,还原事实。

为建立、维护家校关系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例如成立各级家委会,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走进校园、体验课堂,举办“家长讲堂”,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放通讯补贴,鼓励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等等,我觉得,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实力是关键,做到在家长找我们说问题之前就把自身调理好了,这才是家校关系的核心。

 

如何托举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这张“关系网”?

如果校园中出现有老师不敬业,甚至违纪违规,把这位老师批评一通就行了吗?如果出现校园霸凌,把惹事的孩子找出来教育一番就可以了吗?三大关系中哪一项出了问题,我们都要顺着那条线寻摸,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我在前面说,提到三大关系,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三角形,而是一张可以无限延展的巨大关系网,网上的每一根线都可能是“敏感的神经”。如何把这张网织好盘活呢?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要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托举这张“关系网”。

所以十年前,我们提出“重构学校文化”:重构办学思路,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生态,重构师资队伍,发挥党建在把关定向、选才育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我们提出在校园里不能有巨大的“差别”,要让老师们过上体面的生活,要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每一座灯箱都成为“一面旗帜”,让校园文化成为无声的教科书……我校的“世纪文化”逐渐形成。

当一个学校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文化,你会发现学生和老师们“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的“世纪文化”为校园中的各项工作、各种关系搭建起了一所立体多元的“立交桥”,学校管理者就能从全局的视野去做问题诊断,举重若轻。

 

其实教育是个挺有意思的平台,充满了各种机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做教育,敬畏学生的成长,敬畏我们为此承担的责任——为每个孩子负责到底,为社会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能看得更长远一点,做得更到位一些。